海世通漁業(文萊)有限公司
水產養殖發展中心(adc),
梅拉岡,賈蘭潘泰梅拉岡,五公里,
慕拉土通公路,2728號公路,
布魯內達薩拉姆。
郵箱: hiseatonbrunei@hstfood.cn
salesbrunei@hstfood.cn
電話: +673 2772618
辦公時間: 星期一至星期六
早上: 08:00-12:00
休息時間: 12:00-14:00
下午: 14:00-18:00
歇業: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
魚在進化過程中,大多數擁有兩道天然的防御屏障,一個是黏液,一個就鱗片。在進化的過程中,兩者存著拮抗,黏液多的魚種,鱗片相對退化,如黃顙魚;而鱗片發達的魚,則其黏液相對較少,因為受到鱗片的保護。
同樣的道理,有些魚種,卻另辟蹊徑,如電鰩目的魚類,能放電,可以通過電擊來保護自己,這些其實都是在魚類進化過程中,優勝劣汰,自然選擇的結果。魚的鱗片有三種,分別盾鱗、硬鱗、骨鱗。
盾鱗是古老的魚類特有的一種鱗片,其存在的年代比鯊魚還早,那就是以遠古軟體魚類所特有,鱗片很細小,乍一看,看不出鱗片,但用手從魚體后部往前撫摸,能感到明顯的粗糙如沙紙般的感覺。
鱗片由表皮和真皮共同構成,基底板埋在皮膚里,鱗棘尖端朝后在體表形成棘突。盾鱗與人的牙齒在發生上同源,構造相似,有科學家認為,鯊魚的牙齒也是由盾鱗進化而來。
第二種鱗片,就是硬鱗。硬鱗魚如雀鱔,身體長到很大,長達兩三米,屬肉食性,也是遠古魚類, 這種魚的魚卵有毒,不能食用。全身覆蓋菱形魚鱗,厚而堅硬,且成行排列,不作覆瓦式排列,就像武士穿的盔甲,以凸凹的關節相嵌合,結合處僅留稍能伸縮的余地。這種鱗片覆蓋方式,極大的妨礙了魚游動,隨著時間的推移,大多數魚類,都在向下一種鱗片方式進化,那就是骨鱗。
第三種魚鱗,就是骨鱗?,F在的大多數魚類的鱗片,都屬于骨鱗。骨鱗分為兩層,下層是具有彈性的膠原纖維層,上層是含大量鈣質的骨質層。骨鱗的生成是由間葉細胞在生發層下集合,形成乳突,后來變成成骨細胞并不斷分泌骨質,形成骨質薄片即為鱗片原基。然后原基中央的骨細胞消失,僅存在于原基的邊緣,使鱗片上層不斷各外成圈擴大。鱗片的上下兩側出現新的真皮細胞層,形成包圍鱗片的鱗囊。
所有的鱗片呈覆瓦式排列,不管是露出體表的,還是覆蓋住的,均被鱗囊包裹。一旦鱗囊受到損傷,細菌就會通過鱗囊感染魚體,所以平時我的捕撈過程中,即使看到魚的體表完好,仍要求用消毒藥進行消毒殺菌,就原理就在這里。
骨鱗魚類,還有一個特有的鱗片,那就是側線鱗。側線鱗是其實是魚類的感覺器官,分部于頭部和軀干部,在鱗片上開有側線孔,然后由側線管連接這些小孔,像網線一樣匯集到魚的大腦。
而我們平時看上去的側線鱗,其實就是由許多側線孔排列成的虛線。側線鱗常用作鑒別魚類的一個重要依據。
如果對魚的血液有充分的認識的話,就會覺得大自然為什么這么神奇,竟進化出了這么復雜的血液系統。
魚之所以能運動,生生不息,就是因為魚擁有一個的血管系統,由心臟提供動能,把血液泵出心臟,途經魚鰓,給血紅蛋白加載上氧氣,運輸到魚體的各個器官,交換完營養與氧氣后,又把這些器官代謝出的廢物,經靜脈匯集到心臟。
這一閉管式單循環,實現了魚機體內環境的穩定,營養物質的運輸,還實現了廢物、激素的代謝,把各器官科學合理的連系在一起,調節供需,還實現了對外環境的適應,對內細胞免疫、體液免疫和血液凝固調節等,這么復雜的生命工程,不得不讓人感嘆!
魚機體內的血液、組織液統稱為細胞外液,是細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環境,也就是魚機體的內環境。血液屬于結締組織,是由血漿和多種血細胞組成。
通常,越是進化得充分的魚類,則其體內的血液比越低,而且魚類的魚量比脊椎動物低,如哺乳動物的血量占體重的7.5%--8%,而軟骨魚類的血量占比為5%,硬骨魚類血量占比是1.5%--3%。
魚的血液里含有大量的血細胞,除了血細胞剩下的就是血漿,血漿是由大量水分、無機鹽、蛋白質、各種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組成。
血漿中的無機鹽的常量元素有鈉、氯、鉀、鈣、鎂、磷,微量元素有鐵、銅、鋅、錳等,作用是參與魚體的滲透壓調節、新陳代謝,以及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而血漿里的蛋白又細分成維持魚體膠體滲透壓的白蛋白、參與免疫防疫和脂類運輸的球蛋白,以及參與凝血對損傷起保護作用的纖維蛋白。另外血漿里還含有淡黃的血清和參與體液調節的激素。
一切脊椎動物的血液中都有血細胞,魚也不例外,魚的血細胞按照其形態和功能可以分成三大類,一是紅細胞,二是白細胞,三是血栓細胞。
魚類的紅細胞有三個特點:一是有核的,呈橢圓形,大小因魚的種類不同而異??偟膩碚f,進化越高級,紅細胞越小。例如硬骨魚的紅細胞就比軟骨魚的紅細胞小。
二是魚類血液中含有許多未成熟的紅細胞,這也其他脊椎動物所不同。
三是紅細胞的細胞質含有血紅蛋白,它是運輸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蛋白。當這些含有亞鐵離子的血紅蛋白被氧化,就失去了載氧能力。水質差,亞硝酸鹽高,魚容易浮頭,就有血紅蛋白被氧化的因素。
魚的血液中,占比是紅細胞,除此之外,就是占到整個血細胞數量十分之一的白細胞。白細胞的個體比紅細胞大,但能做變形運動,可游至血管外執行吞噬作用;在血管內,可以產生抗體,起免疫作用。
在分類上,根據白細胞內有無顆粒,可將白細胞分成顆粒白細胞和無顆粒白細胞兩類,同時顆粒白細胞的又細分成嗜堿性、嗜中性和嗜酸性。
魚的血液也像人一樣,有起凝血作用的血小板,叫做血栓細胞,個體比紅細胞小,中央有個細胞核,整個細胞看起來就像兩大小差不多的茄子套疊在一起。
魚血液的生成主要是在脾臟和腎臟,但腸黏膜、肝臟、血管壁、食道等器官內的結締組織干細胞也能生成血細胞。先由這些器官的網狀內皮干細胞生成成血細胞,然后分化成紅細胞、白細胞和血栓細胞等。
以脾臟為例,脾臟是血液循環系統中,重要的造血組織,在腸系膜上,臨近肝臟的位置,長條形、暗紅色的器官就是脾臟,是由中胚層發育而來。當對脾臟進行解剖就會發現,脾臟是一個網狀組織,外被結締組織膜,內部的皮層為紅色的紅髓,內層為白髓。紅髂生成紅細胞和血栓細胞,白髓生成白細胞和淋巴細胞。
心臟是一個很神奇的器官,當魚從魚卵孵化出來,就能看到魚的心臟跳動。
現在醫學判定死亡的兩個標準,一個是腦死亡,一個就是當心臟停止跳動半小時以上,心臟不能復跳,以此判定死亡。當魚的心臟不跳動30分鐘以上,也就意味著這條魚死亡了。平時做魚來吃時,當從魚體腹部前方拿出魚的心臟時,你會發現一件神奇的事是 ,魚的心臟還會繼續跳一段時間。小時候,就覺得不可思議,直到上了大學,才知道這是魚的心臟在生物電調節下,有節律的收縮。
魚類的心臟位于腹腔的前方,鰓弓后下方的圍心腔內。這個圍心腔的肉厚且無刺,平時我是很喜歡吃這個部位的魚肉,肉嫩而味鮮。而這個圍心腔內,充滿著圍心腔液,魚的心臟就處于其中。為了更好的保護心臟,在心臟的外圍還有一層心外膜,心臟與心外膜之間又充滿著心包液。即使用這種結構快遞生雞蛋,也不會被打碎。
魚類的心臟在動物演化上屬于原始的心臟,由四部分組成,分別是動脈圓錐、心室、心房和靜脈竇。軟骨魚類是動脈圓錐,而真骨魚類更加進化充分一點,則是由腹主動脈膨大成圓錐狀的動脈球。比如鯉魚的動脈球就是心臟中白色那一部分,體積小于心室,內無瓣膜,壁無肌肉而富于彈性纖維,不能搏動,但能緩沖心室收縮產生的壓力,保護鰓的毛細血管,并使血液持續流動。
心室和心房,是能產生節律性收縮的部位,也是推動血液循環系統中血流的主要部位。鯉魚的心室位于動脈球的后方,在心臟的四腔中,心室的壁厚。心房與心室相連,壁比心室薄。而靜脈竇位于心臟后背側,前方經竇脈孔與心房相通,竇壁很薄,只有一層很薄的心肌,內腔較大,體內各器官的回心血液通過總主靜脈、肝靜脈等匯入靜脈竇,通過靜脈竇的收縮,將血液壓入心房。
在心臟中,竇與房、房與室、室與動脈干都有結締組織瓣膜存在,瓣膜的功能就像水管中的橡膠閥,起到提高血壓,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。
這一血液循環系統,使得魚機體內血液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,在魚的機體內流淌,將營養與氧氣輸送到魚體的每部位,然后通過布滿全身的毛細血管,實現血液循環系統與細胞間液的物質交換,像這這種通過主動脈輸出,到達器官后,經由毛細血管,然后由靜脈匯集,又回到心臟這一過程,類似地球上的水,歷經地表徑流,空氣蒸騰,又變成雨水,回到地表徑流,匯入大海。多么神奇的一個過程!
來源:養魚經
作者:肖建春 肖建聰 羅鴻
在線漁業
+673-2772618